首页
来院路线
电话咨询
咨询医生
主页 > 科室导航 > 行为发育科 > 自闭症 > 正文内容
相关研究认为,镜像神经元不仅可帮助儿童模仿他人的行为、语言、情感活动、意图,也可激活孩子的自我意识,就是关于“我是谁”的意识。
镜像神经元的另一功能是促进学习。模仿是学习的前提,可以说人类所有知识都是靠模仿(习得)而获得的,模仿和学习(练习)的次数越多,镜像神经元的链接越会强化,其功能也会随之增强。
显然,若要对号入座的话,孤独症孩子上述能力均存在着显著缺陷或是障碍。
孤独症的镜像神经元功能
孤独症谱系障碍(ASD)儿童缺乏模仿是因为镜像神经元系统功能缺陷所致。并由此提出了“碎镜学说“,即孤独症的镜像神经元区域网络连接出现了障碍。
脑功能研究发现,观察别人的行为和动作时,ASD孩子镜像神经元脑区极少出现反应,认为他们该区域的神经敏感度低于同龄正常儿童。而且,ASD这些区域的皮层变薄、神经元数目偏少,且与疾病程度严重性相关。关联研究的确发现,孤独症孩子不仅缺乏模仿,同样也会出现语言模仿困难、情绪识别能力低下、同理心能力趋弱等表现,似乎均可与镜像神经元功能缺陷挂上钩。学界也有人认为,镜像神经元功能就是人类情感能力,是共情能力的神经基础。它的功能好坏,决定了人的共情能力(情商)高低
其另一依据是,男女镜像神经元功能上的差异,如男性的情商普遍低于女性,且孤独症中男孩居多。神经学研究发现,在共情内容刺激下,女性镜像神经元区激活水平高于男性,说明女性亲社会行为强于男性,正常人共情能力强于孤独症。
有人认为孤独症的“破碎镜像”理论过于简单,镜像神经元本身也无法解释孤独症患者间的差异。孤独症脑功能的检测,并不是对镜像神经元的直接测量,而多是功能磁共振(fMRI)成像,或脑电图节律的解读。有些fMRI研究发现,入组孤独症患者的镜像神经元活动基本正常。即使给予意向理解、动作理解和生物运动知觉刺激等与镜像神经元关联刺激,并不能在孤独症身上得到重复性验证。
所以,大可不必将孤独症的脑发育异常的账算到镜像神经元损害上。他们的脑功能实际状况,远非镜像神经元能够解释得清楚。
友情提示:如需转载,请标注转自长沙小米熊医院。
姓名
预约时间
取号地址 长沙小米熊医院1楼大厅导诊台
首页
来院路线
电话咨询
咨询医生